【有为甬社】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古树当“教材”,自然做“课堂”——30余组家庭共赴古树“会诊”之旅 |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次 |
活动伊始,万工池旁的一场古树“手术”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两位工作人员正为一棵遭白蚁严重侵蚀的红楠进行“刮骨疗伤”——仔细刮去树干上的腐败部分,再涂抹注入修复药物的防腐泥。“树会痛吗?”“多久能好?”“为什么不用水泥?”孩子们的问题接连不断,李修鹏教授耐心解答:“树木虽无神经,但同样需要精心呵护。这样的专业治疗能帮助红楠逐渐康复,而水泥的碱性会影响植物生长,并非良策。” 在随后的古树群探访中,更多自然奇观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树龄相近的两株广玉兰,一株枝叶稀疏、一株枝繁叶茂,形成鲜明对比;一棵树皮裂开的柏树,树干中间竟生长着一棵香樟,让人好奇这是和谐共生还是需要“弃小保大”;就连枯死的大树上,也长满了形态各异的蘑菇,展现着“一鲸落万物生”的自然法则。孩子们在观察中不断领悟:“树生病,问题多在根部”“树皮是判断树木健康的重要指标”“救治古树和治病救人原理相通”。 此次活动中,树龄1260多年的唐柏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明星”。作为宁波十佳古树名木之一,这棵圆柏虽在盛夏被修剪了“发梢”,但枝干依旧遒劲,树叶浓密。眼尖的孩子们发现,唐柏的树干上挂着“输液吊瓶”,底部花坛有透气孔,还“拄着拐杖”。导师们解释道:“吊瓶是为了补充营养,透气孔能让树根更好地呼吸,而‘拐杖’则是为了在台风中保护它不倒伏。”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也纷纷表示,专程为唐柏而来,看到这棵历经千年风雨、曾病体缠身的古树如今郁郁葱葱,还开出黄色花蕊,由衷感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除了唐柏,胸围644厘米的“樟树老大”、树高33米的“树中姚明”枫香等古树也成为孩子们的观察对象。他们手持放大镜查看树皮裂纹,动手测量古树胸围,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发现与感悟。一位家长感叹:“这是全家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走进森林。孩子观察时像小科学家一样专注,还说‘树也会写历史书’。导师们用趣味任务让孩子明白,古树不仅是景点,更是活着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守护。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学会敬畏自然,也让我们全家都成为绿水青山的‘治愈系’接班人。” 本次自然教育活动是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公众守护行动项目的重要一环。通过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古树、参与保护实践,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感,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守护”的古树名木保护氛围。未来,学会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古树故事,加入到古树名木保护的行列中来,让这些“活化石”在岁月长河中继续绽放生机。 |